• 目录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网海一瓢
  • 人生小事
  • 游山玩水
  • 如是我闻
  • 史话短说
  • 时事纵横
  • 臧否人物
  • 开卷有益
  • 色声影音
  • 六合之外
  • 梦里乾坤
  • 禅心不断

熊的传人 山海杂记

熊的传人 山海杂记

Category Archives: 如是我闻

彪悍双姝

08 星期六 10月 2011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留下评论

转两个笑话。第二个简直就是俺家老妈。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剩女,相貌工作收入都不错。有一天,有人问她:“你条件这么好,怎么还没结婚啊?”剩女回答:“我小时候是田径队的,有一次受伤,脚底留了一个疤。”那人就问:“脚底有一个疤,跟你有没有结婚有什么关系呢?”剩女回答:“对啊!那我结不结婚跟你有什么关系?!”

某男早上起床后高兴地对老婆说:“老婆我做了个梦,梦见捡到200块钱!”老婆说:“你今天小心啦,梦是反的。”某男:“那你说我今天要丢200块啦?”老婆迟疑片刻说:“你钱包里这200块钱我没收了,省得你丢了。”

幻相

02 星期六 7月 2011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2条评论

看你可不可以让美女顺时针转和逆时针转,随心所欲。如果你看见这个舞女是顺时针转,说明你用的是右脑;如果是逆时针转,说明你用的左脑。

页面: 1 2 3 4

坚决不去北大的原因

07 星期二 7月 2009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留下评论

最近因为开始找新的工作,就突然想起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来。是关于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学的。

2005年的时候,David去北大面试教授的职位。后来北大给了个offer,但相比之下还是别处的offer更好,所以David就拒绝了北大。然后北大就说,我们给offer,你不接受,我们就不能支付你来面试的旅行费用。

找工作一定是有费用的,飞机、旅馆、餐饮。通常这笔费用是由雇主支付。凡是找工作的人,总是很难申请一处就中标,所以总是会申请好几处。那如果同时拿到几个offer,总是只能接受一个,拒绝其他的。要是都像北大一样,其实就变成面试的费用由求职者支付了。

这样貌似很精明、其实很不合理的北大“规则”,不仅不合理,更是无效和愚蠢的。第一,别人真不愿意来,这点旅行支出也不足以要挟对方改变主意。第二,求职者,尤其是新毕业的学生,往往是囊中羞涩,把面试费用转嫁给他们,是很不体谅人的。第三,在这点小钱上斤斤计较,像北大这样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实在是有损校体的,进一步,也有损国体。

所以,结论就是,北大里面蠢人太多,而且蠢人当道。所以北大是绝对不能去工作的。

当然,北大也没有邀请我去工作。就是想起这件事情来,不吐不快。

妙语连珠

30 星期二 6月 2009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留下评论

今天看到一些妙语连珠,真是笑得肚子都痛了。

  1.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
  2. 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不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
  3. 天没降大任於我,照样苦我心智,劳我筋骨。
  4. 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後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後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
  5. 你有什麽不开心的事?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6. 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
  7. 雷锋做了好事不留名,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记到日记里面。
  8. 单身并不难,难的是应付那些千方百计想让你结束单身的人。
  9. 幸福是什麽?幸福就是你吃鱼,我吃肉,看著别人啃骨头。
  10. 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啊,你们凭啥要我有工作经验。
  11. 喝药递瓶,上吊给绳,跳楼的挥著小手绢送行。
  12. 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13. 人又不聪明,还学别人秃顶。
  14. 年轻的时候,我们常常冲著镜子做鬼脸;年老的时候,镜子算是扯平了。
  15. 我不是天桥上算命的,唠不出那麽多你爱听的磕。

中医的诊断

04 星期一 8月 2008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5条评论

周末又带妈妈去看了一次中医,还是上次的那个,倪海厦的得意门生。离开诊所的时候,妈妈几个星期、几年来的忧虑一扫而空。

妈妈许多年来一直有便秘,一直以为是虚火上升造成的,所以这些年来吃了很多降火的补药,比如花旗参、铁皮枫斗之类的。但是一直没有什么用,所以时常需要用一下灌肠的工具。后来她又有心悸,去医院检查,仪器24小时测试的结果,却是心脏没有问题。但心脏又确实难受。

这次胃病去看这个医师,诊断的结果,说妈妈并没有便秘,也没有心脏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是寒胃造成的。胃气寒,元气不足,肠胃蠕动无力,就有便秘的表象。而胃的寒气上冲,又造成心脏的负担。所以开的药方,就是以暖胃为主,人参、姜之类。妈妈很是怀疑,又有些害怕,怕便秘更厉害了。但几天服用下来,果然夜里胃也不觉得寒了,多年的便秘问题也消失了,而药里面并没有泄的成分。

今天早晨,老爸批评老妈说,“你看,以为年轻就看不起人家。自己说对不对?”我肚子里暗暗好笑。其实初见到医师的时候,两个人的失望脸色都写在脸上。老爸向来有做事后诸葛亮的习惯。

庸医遇到便秘就开清泄的药,哪知道全部错了。高明的医生能够从根本入手;病根一除,许多表相自然就消失了。所以这次老妈,其实是因祸得福。否则再这么继续清泄下去,过几年只怕就不可收拾了呢。

再说一句。方舟子之类,一味的反对中医,就算名声再大,再滔滔不绝,我看也是蛮横无理的取闹。其实是他无缘遇到一些好的中医罢了,又或者遇到了,但是一叶障目、视而不见。

语言上的误会

02 星期三 4月 2008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留下评论

wife_beater

这是我到美国后闹的最大的语言上的笑话。常常听到和看到别人说wife beater,我一直以为是一种苍蝇拍一样的东西,可以用来打老婆(或者老婆打老公)的。结果,原来wife beater就是我们所说的汗背心。真是错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为什么汗背心要叫wife beater?问了好几个美国人,都说不上来。我猜的话,大概是打老婆的都是成天穿汗背心的糙汉吧。

另外一个大误会,是“until the cows come home”。比如说,“Wait until the cows come home”。我一直以为是“等到太阳落山”的意思。我以为,太阳落山了,牛群就回家了。别人告诉我,“Wait until the cows come home”的意思是“别指望了/永远不会发生”的意思;原来牛群永远不会自己回家的。这个误会难道能怪我么?我又没有放过牛。

两个痞子

11 星期二 3月 2008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2条评论

cowboy_sparky

这张照片,刊载在『Smithsonian Magazine』的2008年第三期。图中的CowBoy(左)年轻时喜欢飚车,不可一世。三十岁左右卷入一起杀人案,在狱中度过了几十年,六十几岁才假释出来。

读完相关文章的时候,心里觉得非常的悲凉。这个CowBoy的命运,让我想起电影『Shawshank Redemption』里面Morgan Freeman扮演的那个黑人,在狱中度过半生之后,别人问起,你是否悔过?他回答说,那个当年犯错的少年,我已经不认识他了。

杂志里还有一张出狱后的老年CowBoy的照片,站在一所破落的房子前,手里拄着拐杖。

文章写得很收敛。对于出狱后的CowBoy,只是淡淡的说,他出狱后,又买了辆摩托车。就打住了。『Smithsonian』的有些文字,真是非常耐读的。

阅读:《Two for the Rogues》

字里行间

27 星期五 4月 2007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留下评论

吃午饭时,翻看着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九王夺嫡』,突然一个名字跳了出来:

一时便见高福儿进来,问道:“四爷,不惩治这小畜生了?”胤禛嗯了一声,说道:“我要放了他们。”高福儿瞥一眼邬思道,无可奈何地说道:“四爷,这种事放宽了,往后越发不好管。二世子房里丫头多官和茶房小厮郭良秋就眉来眼去的,还有四爷跟前的小红,有事没事就凑着来和福儿说话……这事多了,奴才防还防不及呢,里里外外四百多男女奴才,长一千只眼也看不过来!”

Google了一下,还真没记错,就是有个作家,不过不叫郭良秋,而是叫郭秋良。偏偏他也写过一部『康熙皇帝』,写得也算不错,不过跟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比,则要差不少。

二月河就这么在书里,给他安了个偷情小厮的身份,随手耍一把。有趣有趣。

关于宽容

13 星期一 11月 2006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3条评论

昨夜看的对谈节目,双方一个是离家出走的少年,一个是天主教的神父。起因是这样的:少年出身在美国中部的保守家庭,被父母发现是gay,被赶出了家门。

他对那个神父说,“I thought Catholic churches are anti-gay.”

神父回答说,“It depends. To me, I don’t think we should turn against people for something they can’t help。”

让我很感动的,则是他接下来说的那句话,“Don’t hate your parants. Their reaction is also something they can’t help.”

我觉得这第二句话,真正是得了宽容精神的三昧。普遍认为,人的行为是当前思维状态(state of mind)下的结果,因此人是有控制的;然而思维状态实际是在个人的控制力之外的;普通一个人,并不是自身思维状态的主人,而是奴隶。就像吸毒者,明知道不该继续,但是没法戒止;实际上,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许多念头和行动,亦是如此。比如一个浅薄的人,一个市侩的人,一个暴戾的人,一个贪婪的人,一个猥琐的人,一个狭隘的人……种种行为令人厌恶。然而众多可知、不可知的因素,长期作用的积累,造成了当前他们是如此这般的内心,只能如此表现。

理解了这一点,对别人才会有真正的体谅、宽容、怜悯,否则只是忍耐和克制而已。这位神父很是了不起。而我自己,明知对有些人应该宽容些,可还是克制不住的要很反感,这是我目前的state of mind。I can’t help either。

因果资本主义

06 星期一 11月 2006

Posted by Sean in 如是我闻

≈ 8条评论

自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中Gordon Gekko引用孙子以来,时代已经不同了。『薄伽梵歌』(印度教经典)是否已经取代了『孙子兵法』,而成为新流行的来自古老东方的管理教材?

当青年总裁协会的成员们聚集在新泽西郊区的一幢别墅时,那里洋溢着成功者的气氛。宝马,凌志,奔驰,各式的豪华轿车在修建齐整的草坪前一字排开。衣装齐整的侍应生们端上来素食烤面包。在这个九月末的傍晚,泳池边散布着近二十几位中型企业的主管和伴侣们。他们的企业涵盖了各种各样的产品:从个人化的视听系统到梳妆用品。

随后他们进入依山而建的宅子内。室内装饰着闪亮的水晶灯,大理石的地面,镀金的洛可可式镜子。客人们聚集到地下室的一间房间,脱掉他们昂贵的休闲鞋,在地毯上围坐成半圆形。

今晚的演说者是来自印度的贤者Parthasarathy。他的关于印度教一支古老教派“吠檀多”的著作极为畅销。在身著白色衫裤的弟子们的随侍下,这位消瘦的八十岁的老者在黑板上写下了商业成功的三大秘诀:专注,毅力,合作。他用圆润的男中音说道,“只有培养起智慧,才会获得商业成功。智慧是身和心的主宰。”围坐的主管们聚精会神的听着。

数天之前,Parthasarathy前往沃尔顿商学院讲授如何对待压力。在那趟旅程中,他劝告纽约州麦城的套利基金管理者和风险投资者们,要在致富的欲望和内心快乐的追求间寻求平衡。而在LEH公司位于下曼哈顿总部的演讲厅中,一位年青的投资银行家询问关于应对恶意同事的办法。Parthasarathy回答说,“把他们摒除脑外。你可以创造自身的厄运,也可以创造自身的好运。”

Parthasarathy的旋风般的美国东岸之行,只是这个重要但略显离奇的新趋势的小小例子:大型企业正在接纳印度哲学精神。突然之间,诸如『薄伽梵歌』之类的古代印度教经典中的哲语纷纷出现在管理手册和咨询服务网站上。顶尖的商学院开设起“自我掌握”的课程,采用印度哲学中的方法来帮助管理者们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帮助他们在以工作为中心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更重要的,出生于印度的策略制定者们正在帮助各个公司进行转型。C.K. Prahalad, Ram Charan和Vijay Govindrajan等学者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商业导师。像哈佛商学院、西北大学的凯洛格商学院、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等处的教授中,大约10%是印度裔的。这远远高于其他族裔所占的比例。凯洛格商学院的院长Dipak C. Jain解释说,“当高级主管们来到凯洛格,沃尔顿,哈佛,或者达特茅茨的塔克商学院,通过我们(教授们)思考、讲述的方式,他们会接触到印度哲学中的价值观念。”

当然,印度的学者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背景和哲学理念。但其中最有影响的许多人均承认,他们的理论中有许多共通处。其中一点是坚信主管们应该有着比赚钱更远大的动机和视野。另一点则认为企业在商业运作中应该采用更整体、全面的方式——将股东、雇员、客户、社会的需求以及生态环境,全都纳入考量。甚至有人预测,会新发展一种管理理论,更关注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股东。密歇根大学的Prahalad教授(他在泰晤士报的世界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排名中名列第三)说道,“最好的描述这种理念的方式是‘全面性资本经济’。这种理念认为,企业能够同时兼顾创造价值和社会公义。”

你也可以称它为因果资本主义。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更温和、更具人情味的思潮。它和后技术泡沫、后“安隆”的时代思潮互相呼应。今时今日,诸如“情商”、“仆式领导”(领导者是服务者)等词成为了时尚。企业的慈善行为一度是一种义务,如今它已经迅速被看作一种吸引和挽留尖端人才的竞争优势。八十和九十年代的口号也许是“贪婪有理”,如今口号成了“绿色有理”(英文中“贪婪”和“绿色”的发音相近)。

尽管在管理圈中一度曾流行引用『孙子兵法』,如今风靡的古代东方经典则成了更内视的『薄伽梵歌』。今年的早些时候,Sprint Nextel公司的一个主管因应潮流而写出了一本应用指南:『薄伽梵歌和有效管理』。

初看之下,用『薄伽梵歌』中的古老精神智慧来指导今日的利润第一的主管们,似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部经典又被称作“圣者之歌”,它叙述了最高神Krishna和王子兼战士Arjuna之间的一场对话;Arjuna在一场关键的战斗前,为了道德危机而正在挣扎。其中心思想是,开悟后的领导者应该控制那些会造成(错误)判断的冲动和感情。好的领导者是无我的,主动的,专注于他们的责任,而不是过度在意结局和利润。Ram Charan(执行总裁们的培训师,培训的对象包括“通用电气”公司的CEO Jeffrey R Immelt)说,“关键点在于将目标放在个人之上。这完全可以应用在今日的企业领导管理中。”

这古印度哲学下的世界观看起来似乎过于唱高调,但它在今日的全球化不断加深、互相联结不可分割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对那些试图生存的企业的实质需求来说,却惊人的合适。过去的企业大多在企业内进行生产、研发、管理,今日则强调外包。诸如“延展的企业”(那些将许多功能外包的公司)、“创新网络”(合作研发)和“共创”(根据消费者的意见来设计产品和服务)等术语则正当风行。

并非出生于印度的思想家们发明了这些概念,但他们在推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Prahalad的书籍为例,这些谈论企业如何透过和消费者“共创”产品、如何为贫穷阶层定制产品和技术而获取成功的书籍引起了轰动。受这些理念影响的企业包括诺基亚和Cargill。哈佛商学院副教授Rakesh Khurana(他曾因一篇论文而受到好评,内容为批评企业追求有个人魅力的执行总裁)正在写一本书,论述美国的商学院是如何从它们最初的社会定位下越走越远的。

因为著作和为Chevron和DE这类的公司提供咨询,达特茅茨塔克商学院的Vijay Govindarajan教授成为热门的创新导师。他的理论就和印度教的哲学直接相关。他帮助企业找寻如何放下过去、透过创新而开展未来的道路。Govindarajan说,他的工作是受“因果”概念的启发。“因果”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未来的人生是由当下的行动决定的。他说道,“因果是一种行动的基本原则。创新是关于创造变化(心转外境),而不是随变化来行动(心随境转)。”

现代市场理论从“操纵消费者”转为“同消费者合作”后,其与古印度的哲学有并行的成分。身为锡克教徒的凯洛格商学院教授Mohanbir S. Sawhney在自己的网站上探讨『薄伽梵歌』同商业的关系。他说,“过去行销的方法倾向于使用“征服”这一类的字眼。”如今应该专注于如何应用客户的意见来创造出新产品,他认为这“必需要和我们周围的一切有一种共生的关系”。

凯洛格商学院的Jain正在写一本书,探讨以客户为中心的印度公司的商业模式。许多印度思想家被吸引到强调“关联性”(整体互动)的领域,Jain认为这其中有着一定的原因。他说,“我们选择了同我们的热情相一致的领域。”

当然,无论共同的主题是什么,印度都不是社会觉悟性的展示橱窗。虽然像Tata集团或Wipro技术公司这样的企业有着扶助印度穷困阶层的慷慨理念,整个国家依然充斥着不顾道德的商业实践和社会不公正。此外,对于认为由他们出身背景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商业方法的论点,一些印度学者进行了愤怒的反驳。他们指出每个人在宗教、影响力和专长方面的巨大差异。

实际上,像印度这样在经济和社会结构方面多样化的国家中,其思想家对于自身理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并不另人惊讶。哈佛的Khurana说,“我们是一个熔合的社会。”其结果就是,许多印度的管理理论家“倾向于将企业机构看作复杂的社会体系,文化和互惠会显得重要。你很难得会听到我们说一个公司中唯一的利益相关者是股东。”此外,印度极度严重的贫困问题也迫使企业致力于慈善事业。

印度的思想家不仅影响着管理者们运行公司的方式,他们更进一步寻求个人的成就。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的Deepak Chopra甚至开设了一门企业主管领导艺术的课程。Chopra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向好莱坞明星们传授自助和精神治疗的方法。他还为Deloitte,哈佛商学院和世界银行进行过项目。

六月的某一天,在一个空荡荡、闪亮亮的教室里,Chopra戴着嵌有莱茵钻石的宽黑框边眼镜,带着整班的学生打坐二十分钟。“舒适的坐在椅子上,双脚着地,”Chopra教导着35个来自各个公司(从银行到体育用品零售)的中层主管,“我们今天的咒语是,‘我是。’”

其他商学院开始开设结合古老智慧和现代经理者需求的课程。在哥伦比亚商学院和伦敦商学院,同样热门的一门课程是哥伦比亚大学Srikumar Rao 开设的“创造力和自我掌握”。Rao介绍说,许多的选课者是生活步调快的经理人员,他们在工作中相当成功,可是并不快乐。他的课程包括了精神训练和印度哲人和其他哲学家的隽语。许多经理人员对该课程赞扬有加,其中包括Goldman Sachs集团公司的执行董事Mark R. Tercek。Mark也练瑜伽;他说,“商学院应该多开设这样的课程。我们可以雇用世界上最最聪明的人,但他们最终还是无法成功,因为他们无法激励周围的人,无法与其他人合作。我认为印度人确实搞出了些东西。”

也许他们搞出了不少东西。一些印度理论家说过,他们最终的目标是推广一种完全不同的管理理论——用“面向利益相关者的资本经营”来取代“面向股东的资本经营”。已辞世的Sumantra Ghoshal就是试图这样做。当他去世的时候,这位多产的伦敦商学院教授正在写一本叫『优良管理理论』的书。

在Ghoshal看来,追随过去那些经济学家提出、商学院吸取的那些理论,数年前的企业大崩溃是无可避免的。企业并不止是受市场驱动的利润机器;它们是由人类所运行、为人类而运行的(以人为本),和周围的世界有着共存的关系。Ghoshal写道,“在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企业作为社会正面力量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冲突。”

其他印度的思想家用各自的方式拾起了战袍。Khurana即将出版的书『从高目标到雇员』着眼于企业经理人员和培训出他们的商学院应有的对于社会的职业责任。

Prahalad说,其追求的乃是开发一种资本经济模式,“将个体放在宇宙的中心”,优先考虑员工和客户,而股东最终将因此而更受益。这是一个近乎不可能的高目标。不过,如果能实现的话,商业领袖们也许会发现,印度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影响,乃是在于影响企业主管的思维方式。

(英文原文“Karma Capitalism”,来自近期的『Business Week』。)

← Older posts

日新月异

2023年 1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 4月    

欢迎订阅

RSS Feed RSS - 文章

RSS Feed RSS - 评论

七嘴八舌

  • cloud发表在《被查税了》
  • cloud发表在《归去来》
  • Sean发表在《被查税了》
  • 徐发表在《被查税了》
  • 某洛发表在《世界“末日”》
  • 某洛发表在《电影:战马》
  • soap发表在《在那遥远的地方》
  • soap发表在《被查税了》
  • Sean发表在《在那遥远的地方》
  • Sean发表在《被查税了》
  • cloud发表在《世界“末日”》
  • cloud发表在《在那遥远的地方》
  • cloud发表在《被查税了》
  • soap发表在《在那遥远的地方》
  • Sean发表在《在那遥远的地方》

最近涂鸦

  • 归去来
  • 被查税了
  • 世界“末日”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近几个月来
  • 千里一线牵
  • 虚云法师
  • 周年纪念
  • 玄机
  • 毛毛出丑记
  • Mount Rainier
  • 屠龙记
  • 火流星
  • 病中小记
  • Kunal
  • 梦里飓风
  • 一天
  • 车祸
  • 洛杉矶
  • 台湾行

分门别类

全部档案

通过访问 WordPress.com 创建免费网站或博客.

隐私和 Cookie:此站点使用 Cookie。继续使用此网站,即表示您同意其使用 Cookie。
要了解包括如何管控 Cookie 在内的更多信息,请参阅此处: Cookie 政策
  • 关注 已关注
    • 熊的传人 山海杂记
    • 已有 WordPress.com 帐户?立即登录。
    • 熊的传人 山海杂记
    • 自定义
    • 关注 已关注
    • 注册
    • 登录
    • 举报此内容
    • 在阅读器中查看“站点”
    • 管理订阅
    • 收起此栏
 

正在加载评论...